实现7个新突破,济南奋力开启强省会新章程

        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 范明昱 谢玮 济南报道

  2月19日,《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的实施意见》印发,对济南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,紧紧抓住省委、省政府实施强省会战略重大机遇,构筑新时代济南高质量发展新优势,加快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城市首位度的重点任务作出重要部署。

  1.在提升省会科技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

  全力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。实施齐鲁科创大走廊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两年行动,形成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、中科院济南科创城、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、山东大学龙山创新港“四大创新圈”。

 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。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“济南路径”,加快突破一批前沿性引领性技术,“一技一策”突破关键技术。

 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。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。推进“科创中国”试点城市建设,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,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。

  高标准建设人才特区。持续实施泉城系列重点人才工程,持续开展“才聚泉城”名校行活动,大力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。

  2.在提升省会产业支撑能力上实现新突破

 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。实施“产业基础再造”工程,实施“全产业链发展”战略,深入推行“链长制”,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。

 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。实施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,实施“未来产业引领”计划,率先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。

 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。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,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服务经济中心城市,打造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,打造国际会展名城和高端会议目的地。

  3.在提升省会综合承载能力上实现新突破

  全面优化城市发展格局。构建“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”城市发展新格局。东部,集中打造科创济南、智造济南主阵地。西部,加快打造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和医疗康养高地。南部,保护好城市“绿肺”和泉城“水塔”。北部,推动黄河北地区加快崛起。中部,突出泉城文化特色,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底蕴。

  建设交通强国样板城市。加快推动济南经郑州至西安、兰州、西宁的“一字型”东西向大通道建设,完善“米”字型高铁网,推进市域(郊) 铁路建设,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,构建“四网融合”轨道交通网。加快建设“三环十二射”高快一体公路网。

  加快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。举全市之力加快起步区规划建设,加快导入高端高新产业,加快推进中科新经济科创园、数字经济和智慧物流产业园、国际会展产业园等重点载体建设,大力培育“新城建”全产业链。

  4.在提升省会资源集聚能力上实现新突破

  打造数字先锋城市。加快推动数字基建,加快5G基站建设。打造“中国算谷”,构建多元协同、数智融合的算力体系。推进人工智能“双区”建设,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。建设“云上城市”,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标杆。

  构建国家产业金融高地。以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为牵引,打造汉峪金谷科技金融生态圈,进一步优化“一区一谷一园”金融空间布局。创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。

  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。培育打造一批地标性商圈。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直播基地,积极创建国家新型消费示范城市。

  建设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。打造“山水圣人”中华文化枢轴,建设泉城文化生态保护区,加快“泉·城文化景观”申遗。

  5.在提升省会辐射带动能力上实现突破

  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。推动省会经济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。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。加快推进济泰同城化、济淄同城化和济齐融合发展。

  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。加快建设济青科创制造廊带。推进济南、青岛携手唱好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“双城记”。

  深化黄河流域城市交流合作。探索建立沿黄省会合作机制。打造黄河下游济郑“双子星”。加强与省内沿黄城市深度合作。

  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局。高标准打造“京沪会客厅”。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。主动融入长三角创新体系。

  6.在提升省会开放融通能力上实现新突破

  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。加快建设绿地全球贸易港和东亚博览会永久展示场馆。

  拓展全方位开放新空间,提升欧亚班列开行密度和运行效率。全面融入亚太“经贸合作圈”。

  优化市场话法制化国际化硬伤环境。深化“一网通办”“一次办好”改革。努力打造最安全稳定、最公平正义、法制环境最好的标杆城市。

  7.在提升省会共建共享能力上实现新突破

  倾情办好民生社会事业。全方位多渠道提升居民收入水平。织密兜牢社会保障网。加快突进健康城市建设。

 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。巩固提升环境品质。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