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地方两会陆续召开,“民营经济”成为高频词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各地结合发展实际,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,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脚步更加坚定。
政策支持提振企业信心
翻开多地政府工作报告,一系列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政策令人印象深刻。
多地代表委员表示,去年7月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》出台后,各地各部门密集出台配套政策细化落实。随着各项政策落地,民营企业信心和获得感得到增强。
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,2023年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108条改革举措,民营经济企稳向好,9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。
大力推动民营企业上市、开展“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网络环境、保护企业合法权益”专项行动……“一桩桩一件件,这些实在举措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民营经济越来越受重视。”重庆市人大代表、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洪涛说。
作为民营经济大省,浙江去年制定实施民营经济32条政策。浙江省人大代表、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徐学良告诉记者,不仅是省级,湖州市、长兴县都出台了政策,只要符合标准,不需要企业跑腿,相关部门会送政策上门,而且兑现及时。
北京市人大代表、贝壳找房经纪事业线城市首席运营官李峰岩说:“去年通过‘一体化综合监管’等方面的改革,我们在门店开业、业务拓展、人才吸引等方面都切实感觉到流程的优化与效率的提升。”
“2023年,苏生生物通过‘海易兑’等便捷的渠道顺利兑现各类奖励资金达600万元,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主动抛出‘橄榄枝’,让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对民营经济的关怀和支持。”海南省政协委员、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胜说。
优化营商环境步履不停
经过多年改革,各地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有了长足进步,但是与民营企业的期待还有距离。记者在地方两会上了解到,多地正在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。
今年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将审议《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(草案)》,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民营经济32条政策精准落地,建立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,及时回应解决民营企业的诉求。
同时,多地发挥优化营商环境的牵引带动作用,推动多领域改革不断深化。重庆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2024年重要工作之一。北京提出,将深化“一业一证”和“一件事”集成服务改革,深入推进“一体化综合监管”。
海南省政府负责人表示,2024年,海南将顶格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,全面规范涉企收费,大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,促进民间投资企稳回升。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完善企业反映问题“接诉即办”机制。
一些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。福建省人大代表、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天龙的案头,摆放着《关于推动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》。他说,“民营经济”是今年两会的关注热点,作为民营企业家深受鼓舞,同时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进一步增强。
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
贡献60%以上GDP、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超92%……如此体量的民营企业,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影响。
2024年,各地提出了一系列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。如浙江省提出,2024年将聚焦聚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以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“一号发展工程”为牵引,大力实施“415X”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“百千万”工程,同时聚焦聚力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,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。北京市提出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,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。
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,民营经济大有可为。
“我们将创新根植于企业发展之中,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额的10%。”福建省人大代表、九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孝发说,今年1月以来,九牧的工厂几乎满负荷生产,特别是智能马桶、数智五金、定制衣橱柜等生产线订单排满。同时,企业计划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布局店铺,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。
“今年公司目标是实现年产值30亿元,努力做优做大做强汽车转向产品,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,提升企业竞争力。”重庆市人大代表、重庆龙润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冯刚说,企业将重点围绕智能驾驶的新趋势线控转向系统加大投入,尽早投产实现量产化。
不少参加地方两会的民营企业家表示,看到各级政府支持民营经济的力度与决心这么大,民营企业更有信心和底气,瞄准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。记者:魏一骏、李晓婷、庞梦霞、邰思聪、周闻韬、刘邓
【相关报道】
聚焦省级两会:多地GDP目标出炉 新质生产力成高频词
省级两会于近日密集召开,多地公布2023年成绩单,并定下2024年的GDP增长目标。根据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,在2024年的重点工作中,多地都提到要发展新质生产力、促消费等。
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
多地定下2024年GDP增长目标
这几天,北京、河北、重庆、四川、山东、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辽宁、天津、海南、宁夏、上海、广东、江西等十余省份陆续进入省级两会时间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,多地公布了2023年度经济数据。
其中,2023年,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万亿元、增长4.8%,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,广州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的还有江苏,江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.82万亿元,同比增长5.8%,比全国高0.6个百分点,地区生产总值万亿之城增至5座。
2023年,多个省份GDP迈上新台阶,如山东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万亿大关;浙江全省生产总值首次跃上8万亿新台阶;四川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;辽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.3%,十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增速,总量突破3万亿。
根据公布的数据,2023年多地GDP增速在4%-9%之间,其中,西藏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超2300亿元、增长9%左右。
在政府工作报告中,多地还公布2024年的预期目标,从目前公布数据来看,最高的是西藏,预期目标是增长8%左右。
2024怎么干
新质生产力、促消费、新型工业化等是高频词
在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多地还公布了2024年的重点工作。其中,新质生产力、促消费、推进新型工业化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、发展文化事业等成为高频词。
多个省份都提到要新质生产力,如重庆提出,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,持之以恒抓龙头带生态,促进产业集聚、技术创新、融合发展,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。天津提出,全力促进科技创新、产业焕新、城市更新、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。
2024年,促消费也是多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重点工作,多地提到要提振大宗商品消费和新型消费。
如北京提出,提振新能源汽车、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。积极培育国货“潮品”等新的消费增长点,鼓励老字号企业创新经营模式。支持美食、时尚、会展、演出、冰雪和美丽健康等服务消费发展,为境外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支付环境。
江苏提出,大力发展数字消费、绿色消费、健康消费、体育休闲消费,加大文化旅游新消费业态培育和推广力度,打造更多国货“潮品”和全新消费场景。
此外,多地还布局推进新型工业化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、发展文化事业等。河北提出,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,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支持各地发挥优势、错位发展,壮大主导产业,加快建设制造强省。
四川提出,深化重点领域改革,增强发展内生动力。用好改革关键一招,完善落实“两个毫不动摇”的体制机制,为企业降低成本、为基层减轻负担、为群众排忧解难,推动重点改革取得明显突破。
山东提出,打响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品牌,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,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,持续做强“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”品牌。(记者 袁秀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