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务部门将在六个方面积极采取措施,大力推动构建互利共赢、多元平衡、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。同时,将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,具体细分为八项任务,推进实施 “十三五”规划中涉及商务工作的内容。
结束了春节的团聚和休整,我们又将继续2016年的漫漫征程。作为“十三五”规划开局之年,2016年有许多“大事”在催促着我们前行。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到国际产能合作,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到推进供给侧改革,商务领域所担负的重任令人关注。近日,本报记者就2016年商务领域的热点问题采访了业内权威人士,为未来一年的商务发展答疑解惑。
立足流通 抓住消费升级大趋势
问题一:去年以来,在投资和出口疲软的情况下,“三驾马车”中的消费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,请问我国还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消费?
答:当前,我国消费正处于结构升级的重要阶段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商务部门促消费,要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、培育发展新动力、拓展发展新空间,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、投资、出口“三驾马车”协调拉动转变。
下一步,我们将立足流通,以发展现代流通、完善市场体系、改善消费环境、培育市场增长点为核心,构建规则健全、统一开放、竞争有序、监管有力、畅通高效的内贸流通体系,释放消费潜力。同时,抓住消费升级的大趋势,以做大品质消费、保障基本消费、抓住高档消费为重点,引导消费朝着智能、绿色、健康、安全的方向转变。
外贸:重点抓政策落实
问题二:外贸进出口一直是备受国内外舆论关注的话题,请展望一下2016年的外贸形势。
答:2016年,国内经济将步入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,这既是因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,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,也是因为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开始显现,更是我们主动调整的选择。
2016年,我们重点要抓政策落实,继续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,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,营造法治化、国际化、便利化的贸易环境。更加注重发挥“走出去”对外贸的促进作用,鼓励企业通过开展对外投资、工程承包和国际合作,带动中国装备、材料、产品、标准、技术、服务“走出去”;更加注重实施自贸区战略,加快形成以周边为基础、辐射“一带一路”、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;更加注重培育新的商业模式,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;更加注重实施积极的进口战略,促进外贸平衡发展。
欢迎外国投资的态度坚定不移
问题三:近两年,一些外资企业抱怨中国吸引外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,也有媒体报道中国出现了外资撤离潮,请问如何看待上述观点?
答:去年以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将继续坚持扩大开放,中国利用外商投资的具体政策正在向更多吸引外资、放开更宽领域的方向变化。可以说,中国欢迎外国投资的态度是坚定不移的,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、打造法治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。
今后,我们将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,创新和改善利用外资环境,高度重视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,保护知识产权,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、公平对待,努力为各国投资者营造更加开放、透明、便利的投资经营条件,相信中国未来将继续成为最受外资青睐的投资目的地。
自贸试验区8项创新将推向全国
问题四:目前,我国已设立上海、广东、天津、福建四个自贸试验区,请问如何评价这些自贸试验区的进展情况?相关的创新做法是否会在全国范围推广复制?
答:目前,各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展顺利,在投资、贸易、金融、监管、双创、区域战略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,80%以上的试点任务都有所进展,在区内形成了综合型改革态势。自挂牌至2015年11月底,广东、天津、福建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6.1万家,同比增长两倍。扩展区域后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生产总值占浦东新区的2/3,吸收外商投资占全市的比重达52.7。
当前,我们正在将四个自贸试验区在投资便利化、贸易便利化、事中事后监管方面产生的新一批试点经验进行第三方评估,很快就将把8项制度创新性强、市场主体反映好的做法作为“最佳实践案例”发布,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复制。
对外投资:做好重点国别和重点产业总体布局
问题五:我国不仅是一个贸易大国,也成为了对外投资大国,很多国家甚至发达国家都到中国来招商引资,请问未来我国在对外投资方面将如何布局?
答:近年来,我国对外投资增速加快,“十二五”期间年均增幅达14.2%,超过同期对外贸易增速。目前,我国的对外开放已进入由贸易大国向投资大国、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转变的新阶段,也标志着我国正在从经贸大国迈向经贸强国。
未来,我国将着力做好对外投资重点国别和重点产业的总体布局,加大对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的支持力度,指导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优化布局,引导装备制造业企业在海外建立加工组装、境外分销、售后服务基地和全球维修体系,带动产品、技术、标准出口。
全面提升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
问题六:当前,在建设现代市场体系,促进城乡区域市场协调发展,实施精准扶贫方面有哪些基础?下一步有哪些考虑?
答:在构建统一开放、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过程中,商务部门聚焦“农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”两大突出短板,在加快发展农村市场、建设公益性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、助推精准扶贫、实施“双创”、促进城乡市场协调发展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,取得了积极成效。
下一步,我们将把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内贸流通全过程,统筹推动资本、人才、物流和电信服务等要素加快进入农村市场,全面提升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,特别突出从精准扶贫到实现精准脱贫。着力补短板,更加注重发挥流通的基础性、先导性作用,助推“供给侧改革”,为实现“稳增长、调结构、惠民生”做出应有的贡献。
六措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
问题七:2015年9月,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》正式发布,被认为是指导中国新时期扩大开放的纲领性文件。商务部门作为推动对外开放的核心部门如何落实意见?
答:根据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》的部署和要求,我们考虑在六个方面积极采取措施,大力推动构建互利共赢、多元平衡、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。
一是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;二是建立促进“走出去”战略的新体制;三是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新机制;四是优化对外开发区域布局;五是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新空间;六是建立健全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体系。
八项任务落实“十三五”规划
问题八: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“十三五”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,商务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落实会议精神,推进实施“十三五”规划中涉及商务工作的内容?
答:我们将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,把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五大理念贯彻落实到商务领域各项工作当中,具体细分为八项任务。
一是把发展服务消费作为扩大消费的着力点;二是大力发展“互联网+流通”,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;三是实施优进优出战略,加快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;四是放宽市场准入限制,更加积极有效利用外资;五是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;六是全面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构建海陆内外联动、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;七是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,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;八是全面深化商务领域体制改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