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淬火,华联生力军是这样炼成的

  人们常说,青春万岁。在济南商界异军突起的华联集团,自创业开始就知道青春的力量,在一次次实战淬火中,炼成了一支青年生力军。1998年是较为突出的一年。

  早在1996年,华联就在培养跨世纪人才大会上指出,一个人的成功最基本的三个条件:一是信誉,二是意志,三是机遇。青年人才尤其不能丢掉这三样。

  而在1997年,华联费时数月,发布了《青年思想调研报告》,并为之召开座谈分析会,为青年人才的出路指明方向。

年轻的济南华联商厦

  时针指向1998年,青春淬火的熔炉烧得更旺。

  在年初的经济工作会议上,华联强调,选人用人要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结合起来,并引用台湾塑胶大王王永庆的名言“点点滴滴追求合理”,号召青年人才改正缺点,追求进步。

  在上半年召开的第二届三次职代会上,华联更是明确表示:“公司青年员工占70%以上,已经成为我们的主力军。他们文化素质较高,思想活跃,接受新鲜事物快,但存在不成熟、分辨能力较差的缺点。根据实际情况,我们首先要进行‘爱企业、爱本职、爱顾客’的敬岗爱业教育。公司各级党组织、工会、共青团组织要通过‘学先模、树标兵’等活动,在全体员工中树立‘与企业共存亡’,‘场兴我荣,场衰我耻’的观念。对那些以店为家、不计时间、不计报酬的好同志不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,还应当作为提拔、任用的条件之一。”

1998年济南华联被授予“旅游涉外定点商店”

  青春淬火的基调已经“就位”,共青团济南华联商厦集团第一届团代会的召开更是吹响了“加强学习,增加活力,在经营管理中发挥生力军作用”的青春号角。

  此次团代会要求,要把“敬岗爱业”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,要教育广大团员青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,牢固树立“行行出状元”的观念,摒弃那种认为“一线没干头,这山看着那山高”的错误观念,要在青年中特别是一线青年中树立典型,使广大团员青年学有目标,赶有方向。

  为了鼓励青年员工做好改革的排头兵,华联团委开展了“我为团徽添光彩”、“青年志愿者”、“青年文明号”等活动。

1998年被评为第六届全省
执行物价计量政策法规优秀单位

  公司党委建立了总裁联络员制度,选拔有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担任各处室、商场联络员,公司总裁、党委书记定期与联络员交流信息,了解情况。通过这一活动,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,不少同志脱颖而出,成为骨干和中坚力量。几年来,共提拔青年干部20余人。

  团市委、市服委、华联团委还联合举办了“济南市百家青年文明号庆五四”活动,不仅展示了青年风采,而且丰富了华联文化大舞台的表现形式。

  1998年,华联淘汰传统的商品经营模式,向专业化、系统化、品牌化发展,新设了精品厅、精品专柜,增设迷宫式大型儿童游乐场,变革给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。

  同年,华联对营业现场投资1000万元,进行了涉及商场最多、调整面积最大、投资金额最高、历时半年的经营布局大调整。调整扩大了穿着类商品的经营,建成济南西部最大的家电城,开设珠宝城,使装修、布局、档次居全市前列。

  华联还狠抓以“规范化、科学化、程序化、制度化”为内容的机关工作“四化”管理,从改变工作作风入手,加强为经营一线服务的思想教育,促进工作效率最大化。组建录入结算中心,先后投资近400万元,建成了全国一流水平的商品录入、货款结算中心,实现了进、销、存和付款的微机化、科学化管理,彻底改变了手工操作模式。

1998年济南华联被授予国家级质量跟踪站

  正是凭着这股“行行出状元”你追我赶的热血劲头,通过狠抓商品经营结构调整、优化经营布局、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三大举措,济南华联连续四年实现利税过千万元,始终位居全市大型零售商店第二位。

  正是靠着这股在一线涌现出的青春力量,华联集团被授予“国家级质量跟踪站”以及“旅游涉外定点商店”称号。

  青春淬火,华联生力军是这样炼成的。(济南日报·爱济南 记者:黄智义)